经典案例

申元集锦-职工不在下班的合理时间或者明显偏离下班合理路线发生事故后的认定

原告:王某

被告:某人社局

 

基本案情:

王某系天天劳务公司派遣至水乔公司工作的职工,水乔公司夜班时间为20时至次日6时。考勤表记载王某2017年10月11日夜班上班时间为19时49分,其于当晚21点左右接电话后即擅自离开单位(步行)。途中,王某通过电话向班组负责人请假但未获批准。当晚23时25分许,王某发生交通事故死亡。路线图显示,电子公司在发生事故的城市快速路西南方向,王某租住地在快速路东北方向,步行约6.6公里,步行时间约1个半小时。交警部门事故证明载明,事故地点在电子公司与王某租住地的中间点附近,原因系其违反禁令标志在封闭的城市快速路由东向西穿越机动车道,其对死亡后果承担次要责任。后王某的父亲王某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某区人社局认为王某的死亡情形不符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决定不予认定工伤。王某父不服提起诉讼,请求撤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

 

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判决驳回王某父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判决驳回王某父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观点:

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明确了“上下班途中”的情形,尤其强调了“合理时间”“合理路线”。王某的考勤表可以证明,王某系先离岗后请假,但用人单位未批准。王某提前八个小时下班,明显不属于下班的“合理时间”。涉案路线图等证据证明,王某从单位到家正常步行约一个半小时,但其步行近两个半小时行程仅过半,且严重偏离下班合理路线,明显不符合“合理路线”要求。

 

申元律师观点:

在工伤认定领域,因“上下班途中”概念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大量纠纷。工伤保险虽然能够保障伤亡职工的医疗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但不可能涵盖涉及职工的所有事故伤害。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将工伤认定的情形从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延伸到上下班途中,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但“上下班途中”情形的认定不能无边界,需要从“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进行适当规制,故在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时,需要准确把握“上下班途中”的含义。对于职工明显不在上下班的“合理时间”,或者明显偏离“合理路线”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伤亡,人社部门不予认定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文章来源:上海市申元律师事务所

如果你有任何法律相关问题咨询

请留下你的信息

我们尽快给您回复

在线提交留言

提交
咨询
热线
021-67862256
虹桥办公地点: 上海市闵行区申虹路663号鱼跃大楼3F
松江办公地点: 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3989号3楼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华纳万宝路公司客服办理开户电话19989979996(华纳业务办理)  沪ICP备2022028627号